
新闻中心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全国“两会”表决器器的运用
两会中的表决器应用: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两会”上表决器的使用又一次成为媒体讨论的话题。从《中国青年报》近日一则《表决器里的民主含量》的报道中可见,不少代表认为,与举手表决相比,电子表决器更符合民主程序,更尊重参与者自主选择的权利;考虑到举手表决时,投反对票的代表承受很大压力,表决器让使用者可以反对而不被别人知道,更利于不同意见的表达。言下之意,使用表决器代表了一种秘密投票的原则,让人可以充分实现个人选择的自由。
表决器的发展:
表决器和秘密投票并不是新鲜事物。在183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英国各地宪章派的代表递交了一份名为《人民宪章》的请愿书,要求:给予人民普选权,投票选举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等等。请愿书后附了张图表,详细规定了秘密投票点和投票器的设置。投票点必须是一个独立封闭的小隔间,除投票人外,只有选举监察人才能靠近投票器。而那台由本杰明·杰里发明的投票器,打开盖子能看到5个数字,分别对应5个候选人的名字。选民把铜球投入其中一个数字孔洞,就完成了投票。
无疑,较早的表决器,就是设计用来确保秘密投票的,但时过境迁,表决器的使用已有了很大变化。
表决器的种类:
如今,电子表决设备分两类。一类是政治选举中常用的投票器,绝大多数用以保护秘密投票。一类是立法机构中使用的电子表决器,其中一部分设置成保密模式,来保护表决人的身份和意见;另一部分则用于点名表决,起记名投票的功能,例如:美国国会的决议中,每个议员将投票卡插入座位旁的终端里,议员按下红键表示否决,绿键表示同意,黄键表示弃权,随后议员名字及其选择会显示在主席台后的大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