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第九届产业共生国际研讨会
第九届产业共生国际研讨会于10月19日、20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天津开发区通过实施产业共生项目发展园区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赢得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生态工业学界、产业界的知名人士肯定。与会嘉宾希望,国内尽快建立一个可供复制的发展机制,推进更多的工业园区实施产业共生。
破解绿色发展瓶颈
“开发区是典型的综合型工业园区,企业数量多、行业类别多、企业规模不等,由于缺乏完善的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难度较大,能够形成的稳定的副产品交换关系较少。”开发区环保局总工程师卫红梅表示,2010年之前的开发区亟待找到一种模式,能有效的平衡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在众多的考察中,英国国家产业共生项目较终进入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的视线。以该项目为蓝本,天津开发区于2010年展开了工业企业产业共生网络的实践活动。开发区当年成立了属于非营利性国有企业性质的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作为实践活动的实施单位。该中心迅速建立了产业共生信息平台,公布企业废物资源的供需信息,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并且获取适用于自身废物资源化的途径,提供企业自主选择合作方的机会。
目前来看,开发区的此番探索无疑是成功的。据了解,通过2年多的实践,低碳促进中心邀请了企业约635家参与活动,已经完成41组对接,实现减少16万吨废物填埋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
期待多方携手
在与会的多家国内工业园区负责人看来,企业能够享受“免费午餐”是开发区此番实践成功的重要根源。很多企业并不愿意为发展循环经济,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开发区则通过申请“欧盟转变亚洲项目”获得了所需的八成资金,剩余的资金则由开发区管委会提供支持,因此企业可以免费享受开发区在建立共生网络方面带来的好处。
开发区在建立产业共生网络方面取得的成功,让参加研讨会的很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政府必须在建立产业共生网络,推动循环经济方面扮演主角。但在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王雪佳看来,在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优化政府对园区生态工业发展的管理、研究促进产业共生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鼓励产业共生关键技术的研发等几个方面我们还要做出改善的努力。这些既需要政府发挥在政策制定方面的作用,也需要企业发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
来自韩国蔚山大学的专家则指出,从我们的实践经验看,在实施产业共生方面,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可以起到作用也非常巨大。中国开发区协会信息部主任梅彦川表示,中国开发区协会将发挥协会力量,帮助国内开发区建立有效的产业共生管理模式,推进开发区参与到产业共生的标准制定工作中去。“我们还将致力于建立一个跨区域的产业共生协调机制,在这个机制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区域政策协调等相关方面的支持,从一个开发区的产业共生发展为跨区域的产业共生。”